標題: 好吃到要人命!人多到被老蔣趕到小巷的餃子館
有名
版主
Rank: 7Rank: 7Rank: 7


Medal No.2   Medal No.3  
UID 267
精華 0
積分 1
帖子 12751
閱讀權限 100
註冊 2008-11-20
用戶註冊天數 5628
用戶失蹤天數 1979
狀態 離線
125.227.194.91
分享 
發表於 2017-8-22 11:15 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 
好吃到要人命!人多到被老蔣趕到小巷的餃子館
:位於台北市中山北路的常青餃子館,開業將近60年,曾見證美軍駐台、冠蓋雲集,卻也曾因排隊人潮擋了老蔣的路,而被迫從馬路邊的小攤搬到小巷裡;也曾經有人在攤上鬥毆,結果沒了性命。

雖然攤子光賣豬肉餃子一項商品,但口味獨特,常常擠得水洩不通,隊伍排到中山北路上,當時中山北路是總統蔣中正往返官邸的路線,有天老蔣下班晚了看到人潮,問了一聲,攤子立刻被「請」到巷子裡的天主堂門口。

1960年代美軍顧問團駐紮台灣,常在晴光市場一帶活動,在俱樂部喝完酒後常相約到巷子裡的「Howard Johnson」續攤,指的就是竇家餃子攤。原來天主堂的紅屋頂搭著餃子攤的白帆布頂,跟美國知名的Howard Johnson飯店的主色調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「有次人擠沒位置,有兩個美軍一言不合吵起來,其中一個打了另一個一拳,就掉進旁邊的水溝裡溺死了。」常青餃子館第三代王仁雋說:「後來那個水溝就填起來了。」

「攤子請了19個師傅,收來的錢用鐵盒裝,連蓋都蓋不起來。」王仁雋說︰「美軍給的是美金,姥姥賺餃子又賺匯差,一個晚上就能賺4萬元,那時公務員一個月薪水才3百元。」

後來傳到王仁雋父母手上,遇到生意走下坡,偏偏又用人不當,王仁雋說:「有段時間我媽覺得奇怪,餃子沒賣多少,怎麼原料用這麼多,後來才發現後場師傅懶得包餃子,一見我媽跟舅離開就把整鍋餡倒掉。」

王仁雋當時是外商銀行副總,返台探親,聽父親歎氣說如果沒年輕人來接,這家店…父親的話沒說完,他站起身:「爸,你甭說了,我回來。」隔天便飛回上海遞了辭呈。

「我知道這天遲早要來,只是何時而已。如果我不回來接,他們幾十年的辛苦付出都沒有意義了。」王仁雋說:「長輩大可把店收起來去享清福,但他們沒有。說使命感太沈重,他們只是不忍心。而我又怎麼忍心呢?」

「我賣的不只是餃子,而是台北人的回憶。」王仁雋在60年歷史的木案上,一片片桿著麵皮,他知道回憶總是有重量,如今他要穩穩地,把它扛起來。(撰文:財經人物組)

曾經紅到讓老蔣也好奇的長青餃子館,現由第三代王仁雋傳承。水餃一顆13元、豬肉鍋貼一顆19元、最少限點20顆,常青餃子館在網路上被暱稱為「餃界LV」,有人覺得值得,也有人覺得太貴在網路留言抨擊。第三代老闆王仁雋說:「當市面水餃一顆賣3毛錢時,我們就賣8毛,姥姥相信只要品質好,再貴都有人買。」他口中的姥姥是外婆王鍾文。「我五專一年級就被抓來餃子店幫忙,從擀皮開始學,要桿成周圍薄中間厚,桿壞了姥姥不開口罵,桿麵棍直接打下來。」 許多客人都吃了兩三代,像蔣孝勇曾帶蔣友柏來吃、元大金控馬志玲也曾是顧客,「馬先生跟我說,他是父親(馬繼良)帶他來吃的,後來他也常常帶兒子(馬維辰)來吃。」王仁雋說:「但我媽不喜歡打擾客人,從來不合照。」濱江市場牛肉攤彭老闆說他:「人家包餃子用一斤130元的肉,他卻偏用260元的,我都罵他傻子。」王仁雋卻很堅持:「我們家的東西從開店以來,都是最貴的,但貴沒關係,品質一定要做到位。」廚房裡的老灶、厚厚結霜的冰箱都還盡責工作著,王仁雋解釋:「廚房刻意保留磚砌的老灶,保溫效果比金屬爐台好;近三十年歷史的冰箱結了滿滿的霜,因為適度水氣能讓餃皮保溼。」他桿出一片片外薄內厚似碟子的餃皮,一面說:「我賣的不只是餃子,而是台北人的回憶。」(撰文:財經人物組)
擺盤如花的鍋貼,皮酥餡濃,是常青餃子館的招牌,一次最少限點20顆。



[ 本帖最後由 有名 於 2017-8-22 11:22 編輯 ]
頂部